当黎明的第一缕金辉,如一位羞怯的信使,悄悄吻上渭水北岸的河堤,我便已凭栏而立,迎着这清晨微凉的风,心中激荡着无尽的期待。这里,是我的家园——陕西渭南。脚下的河堤坚实而绵长,像一条臂膀,温柔地环抱着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而我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万顷碧波,投向那片融合了历史与未来的壮阔画卷。
“呜——”
还未等我将远山的轮廓细细描摹,一阵独特而有力的声响,由远及近,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那声音,初时如天边隐约的雷鸣,转瞬便化作了激昂的交响。来了!我精神一振,双眼紧紧锁定着远方那条横贯天地的钢铁巨龙——郑西高铁线。
倏忽间,一列和谐号测试高铁,如一道白色的闪电,撕裂了晨曦的薄雾,从天际线的尽头猛然跃出!它周身闪耀着科技的光芒,以一种无可匹敌的速度与力量,风驰电掣,呼啸而过。车轮与铁轨的合奏,是这个时代最激越的进行曲;它矫健的身姿,是在三秦大地上书写的“速度与激情”的最佳注脚。我甚至能想象到,车窗内那转瞬即逝的光影,映照着工程师们专注而自信的面庞。这不仅仅是一班列车,这是渭南跳动的脉搏,是连接东西、通达全国的雄心!它载着梦想,载着希望,载着渭南高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勃勃生机,奔向一个无比光明的前景。在那电光石火的瞬间,我分明听到了“未来”叩门的声音,响亮而真切。这声音,激励着我,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渭南人,要以同样的速度,去追赶,去超越,去创造属于我辈的辉煌!
高铁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天地间复归于一种更为深沉的静。我将目光缓缓南移,投向那条恒久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巨大屏障——秦岭。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城市如何生长,秦岭,这座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始终以它那沉稳、磅礴的姿态,守护着这片关中沃土。清晨的阳光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山峦的轮廓在光影中变幻,时而清晰如刻,时而朦胧似梦。那连绵起伏的山脊,是大地苍劲的筋骨;那幽深静谧的黛青色,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从周、秦、汉、唐的雄风,到今日的繁荣盛景,秦岭的眼眸见证了所有。它不言不语,却给予了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眺望着它,我的心便安定下来。那份来自高铁的、奔腾不息的激情,此刻与这份来自秦岭的、万古不变的沉静,在我心中完美地交融。我们追求速度,但我们从不忘却根脉;我们拥抱未来,但我们永远敬畏历史。秦岭,就是我们渭南人的精神脊梁,它教会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要忘了我们从何而来。
目光从远山收回,重新聚焦于眼前的渭河与城市。渭水汤汤,波光粼粼,在今天已是生动的现实。经过多年的治理,曾经桀骜不驯的母亲河,如今温婉而慈祥。宽阔的水面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像一块巨大的、无瑕的翡翠。
而最让我欣喜的,是那成群的飞鸟!
看呐!一群白鹭迈着优雅的长腿,在浅滩上悠闲地踱步,偶尔伸长脖颈,将尖喙探入水中,动作精准而敏捷。几只水鸟贴着水面疾飞,翅膀尖端划出一圈圈涟漪,清脆的鸣叫声洒满河岸。更有无数不知名的鸟儿,在河堤旁的树林里、在半空之中,或追逐嬉戏,或引吭高歌。它们的到来,是对这片土地生态环境最公正的赞美诗。有鸟的地方,就有灵气;有鸟的地方,就有安详。
河对岸,高新区北区的建筑群落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厂房与研发中心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与不远处的城区灯火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城市画卷。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却有着一种独特的、从容的节奏。人们在这片被秦岭守护、被渭水滋养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奋发图强。
站在这渭水北堤之上,我仿佛站在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耳畔,是高铁飞驰的时代强音;眼前,是秦岭横亘的千年风骨;心中,是渭水安澜的家园温情。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和谐而又充满无限希望的画卷。
远山依旧,它告诉我们根基之所在;家园安祥,它给予我们奋斗的力量;前景光明,它召唤我们勇敢地前行。作为新时代的渭南人,我们是何其幸运!我们亲眼见证着家乡的每一次蝶变,亲身感受着时代的每一次脉动。我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我们是未来的创造者。
那飞驰的高铁,是我们应有的速度;那巍峨的秦岭,是我们应有的胸怀;那安澜的渭水与灵动的飞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让我们把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化作锐意进取的精神。我辈当自强,我辈必自奋!为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为了那更加璀璨的明天,让我们迎着朝阳,意气风发,一起奔跑,共同赴那一场光荣与梦想的盛大约会!
此刻,风拂过脸颊,带着渭水的湿润和泥土的芬芳。我深吸一口气,胸中充满了力量。
渭南,我的家园,你的未来,我们来书写!
![]()
![]()
![]()
![]()
![]()
![]()
![]()
![]()
![]()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