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拜访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明南大吉家族纪念馆及家族墓地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村委办公楼,共3间房子做为展示。主要包括:瑞泉先生像、前言、渭南历史、渭邑地理山川及风俗、渭上南氏家族、瑞泉生平、南大吉诗赋文章、南氏家族著作、家族影响与历史评价、后记10方面的内容。先生家族墓地在村子东南1公里路东。南望秦岭,远山如黛,正直仲夏的玉米地,绿油油一片,心情愉悦,感怀万千。
渭南的仲夏,天空是洗过般的明澈,空气清冽得仿佛吸得进肺腑里去。南家村静静卧在广袤的平原上,村委办公楼里,三间屋舍如今成了明南大吉先生的纪念馆。馆内无声地铺展着十幅长卷:先生庄严的画像之下,渭南的历史、地理、风俗、南氏家族的谱系,以及先生自己的生平、诗文、著作,还有那深远的影响与后人的评述,皆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卷轴,默然矗立,静候来人。
我立于先生像前,目光久久停驻于他那肃穆的面容,仿佛越过时光的烟尘,我看见了先生的身影——他正将一颗颗思想的种子播撒于关中厚土,使其生根发芽。先生创办瑞泉中学,如同掘开了一道清泉的源头,涓涓细流从此汇成泽被万世的江河,润泽了渭南乃至陕西无数学子焦渴的心田。至今,那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仍如晨露般透亮,浸润着代代学子的心田。
更令人感念的是先生远赴绍兴为官之际,他竟像一位不辞辛劳的引水人,把王阳明心学那活泼泼的精神之泉,从浙江迂回千山万壑,引至关中平原。于是,关学这棵古老的大树,便因注入了南公携来的新泉,枝干愈发粗壮,枝叶更显青翠,从此在儒林间绽放出别样光彩。关学这棵古树,因注入了南公携来的新泉,枝干更显遒劲,叶色愈发青翠,从此在儒林间绽放出别样的生机。
离开纪念馆,我向东南而行。行约一里,路东侧便是南氏家族的墓园。仲夏玉米地已长成一片浩浩荡荡的青纱帐,绿意奔涌,浓烈得仿佛要滴落下来。南望秦岭,远山如黛,起伏的线条柔和而绵长,恰如一方青玉镇纸,默默镇守着先生身后这方土地,也镇着先生守护过的人间。
立于墓前,我肃然整衣,对着先生长眠之地深深三鞠躬。风从青纱帐深处轻轻拂来,玉米叶子沙沙响着,像无数少年翻动书页——此刻先生那“致良知”的呼唤,仿佛正从泥土深处升起,与天光、风声、还有这无边绿意水乳交融,回荡于天地之间。
先生墓前,我拈起一茎青草叶,轻轻放在碑石之上。风过青纱帐,那连绵的沙沙声,宛如天地间一卷缓缓翻动的大书。这声音正是先生遗泽的延续:那深植于泥土的根脉,早已化作关中平原上绵延不尽的精神河流,我们俯身倾听,便听得见历史的奔涌,更听得见未来的召唤——这无声的教诲,正透过每一片青翠的叶子,昭示着生命本有的澄澈与尊严。
碑石沉默,青纱帐起伏如海,历史之河奔流不息,而先生的心泉,正流淌于每一片叶脉之中。
这正是:
“南瑞泉先生知求圣贤与人和而有容,
简易可亲怒不至詈狂澜洪涛无所撼。
办瑞泉中学润泽无数学子焦渴心田,
致良知与天光水乳交融回荡天地间。
”
骊泉乙巳蛇年癸未月癸卯日于陕西渭南高新区陋室
以下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明南大吉家族纪念馆及家族墓地等精选部分,使用尼康ZF+尼康Z28-400镜头及尼康Z5+七工匠MF14/2.9镜头等,后期采用Lightroom CC暗房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展开